【人生轨迹】
我这一代,起步比较快的同龄人,是商二代。也就是老子是做生意的,儿子也是第一波赚到钱的。
在做生意面前,什么最重要?有人说是学历,有人说是情商,有人说是家庭背景,有人说是资源,要我说这些都很重要,都是加分项,有总比没有好。但是哪一项是有可能让人早些赚到钱的?我想一定是成长阶阶中,小时候的耳濡目染,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。
我虽然比同龄人受过多几年的教育。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,至少在刚开始外出打工的时候,我的认知就是打工赚钱,一路在重复着当下找一份比上一份工薪水高一些的岗位。创业的念头,想都不敢想,自认为不是那块料。
职场上的第一个十年,就是不停的找工作、换工作。工资低了换工作,岗位受气了换工作,同事关系不融洽了换工作。随着一份工作的结束,新工作又得从零开始,就这样,循环往复了十年,在我的文章里面把这十年称为走过的弯路。
对创业的人来讲,有一定的打工经验更有利于创业,这一点无可厚非。区别在于就算打工的时候,也要始终不忘创业的信念,不能为了打工而打工。打工时间越长越容易迷失方向,迷失自我,最后,就像一个机器。
社会上,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,每一个岗位都很卷,特别是大家眼中的好岗位。搞到最后只能卷学历了,本科毕业考硕士,考博士,可是我们上学的初衷是什么,终究是要从学校出来,面对社会的。
到社会上的目的就是要赚钱,最大可能赚得多一些,赚得快一些,赚得轻松一些。只有赚钱才能体现所学的价值。也有一些朋友留校任教的,从来没有在社会上打过工、创过业。
遗憾的是赚钱这个事,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,老师从来没有教过。社会上的创业项目很新颖。老师也没做过。所以也无从教起,得靠悟。
名校毕业,找一份大厂的稳定工作,能干个20年。那么等40岁的时候仍会面临裁员的风险,类似的案例身边比比皆是,持续打工的思维还是有职业风险的。
做到公司中高层,相信日子过的蛮潇洒的。但是有一天,终究要离开,因为公司不是你的。人到中年,面对房贷,车贷的压力,还有父母老婆孩子几张嘴要吃饭的,到时候怎么办?说到底,还是自己创业更靠谱一些。
我也观察到,体制内的朋友,要发家致富,实现财务自由,基本没可能。体制内优点就是稳定,缺点都一样,没钱花。
怎么才能拥有赚钱技能呢,赚钱的技巧是靠学出来的,练出来的,悟出来的,时代赋予的。
1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。找到一个好老师。老师并不是学院的理论派,而是社会上的实践派,那些真正赚到过钱的人。
2、自己的亲戚朋友有没有赚到钱的人。恳请他们带一带,给点资源、技术什么的。
3、再不济。只有自己多看,多听,多思考,多实践。在摸索中多试错。
4、选好行业,女怕嫁错郎,人怕入错行,
赚钱很俗,但每个踏入社会上的人终都要回归到这个方向上来,直到实现财务自由。
人这辈子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上学,第二阶段赚钱,第三阶段养老或者无老可养
这叫一个通透的人生啊
转载请注明:广活生动 » 周朝阳:人生轨迹是怎样的+人这辈子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上学,第二阶段赚钱,第三阶段养老或者无老可养